在門診中,我常會看見一些原該是天真快樂的小朋友,但總覺得純真的小臉蛋上少了些可愛的笑容,她(他)們像是犯了錯似地低頭不語,神情落沒…,而家長也是吞吞吐吐地才說得出:醫(yī)師,為什么她(他)都這么大了,晚上還會……?
身為一個小兒科醫(yī)生,我能夠想象孩子晚上不自覺地尿床--濕了床單及一身衣服,在忙碌的清晨,亂了腳步的父母親,氣急敗壞地吼著、灰頭土臉、又羞又惱的孩子…,一家人的情境真是狼狽。
六個月以上嬰兒的膀胱開始可以儲尿。到一、二歲時,幼兒可以感覺到膀胱的飽脹感,有的可以支支唔唔的表達尿意,但他們仍離不開尿布。二、三歲以后膀胱的飽脹感,可以喚起解尿的意識,于是,這時候,我們可以開始幼兒解尿訓練了。多數孩子可以在四歲以前完成解尿訓練,偶而,幼兒會不自主地尿濕了褲子,特別是在夜間熟睡時。一般說來,幼年兒童尿床是很正常的事,5至6歲的孩子中約有15%會尿床,到了10歲也還有7%左右偶而尿床,但到青春期就很少了(小于1%)。如果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小時候也有尿床情況,那她(他)們孩子尿床機率也會大幅增加。夜尿的情況若持續(xù)到六歲以上,而一星期會發(fā)生兩次以上,或嚴重到連午覺睡著也會尿濕者,就真的得找醫(yī)師看看了。
而有此癥狀的小朋友,如果沒有任何腎臟或尿路疾病者,我們稱它為原發(fā)性夜尿癥。但有些夜尿癥,是因為某些疾病引起的,例如:尿路感染、糖尿病、尿路畸型、食物過敏、尿崩癥、嗜喝水等等,我們稱之為次發(fā)性尿床。雖然這些次發(fā)因素很少見,而需要盡早就醫(yī)的目的,正是要找找看有無上述引起尿床的異常因素,以及早治療。
雖然原發(fā)性夜尿癥的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,但目前所知至少與五大因素有關:分別為(1)遺傳,如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過去有此癥狀者,孩子尿床的機會將比一般人高、(2)膀胱容量,在功能上變小或膀胱肌肉不穩(wěn)定、(3)賀爾蒙的障礙影響排尿量,有一種賀爾蒙(ADH)夜間分泌出來,使排尿量減少,而夜尿癥的孩子,正是因ADH分泌不足,導致夜間有相對較多的尿液、(4)睡眠的深度及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,由于患者特別熟睡,膀胱的飽脹無法讓腦部意識到尿意,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及反應所導致、(5)行為及情緒影響。
雖然此毛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藥而愈,但畢竟對孩子們自信心的沖擊是非常大的,因此我認為仍可透過適當的治療改善,如:藥物的服用、尿濕喚醒警鈴、心里輔導、行為治療等,養(yǎng)成孩子晚餐后少喝水,睡前一定要解尿,早睡早起的好習慣,將有助于改善尿床的情況,降低親子間關系的緊張。
我也建議家長們以鼓勵代替懲罰,耐心輔導我們的孩子,并適當的尋求專業(yè)醫(yī)師咨詢,還給孩子原屬于她(他)的可愛笑容,才是最佳的解決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