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的內(nèi)心很脆弱,經(jīng)不起一點的傷害,或許,在父母的眼里只是小小的矛盾,但在孩子心里卻相當于一場狂風暴雨,因為這是他最愛的兩個人吵架,他感到無能為力,只有暗自神傷。所以即使是玩笑,在說之前也要考慮孩子內(nèi)心的感受。那么,還有那些行為會讓孩子感到害怕、沒有安全感呢?
1.我和爸爸分開,你要跟誰?
問這句話的父母可能只是想知道,孩子究竟跟誰更加親近些?但卻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,孩子還小,意識不到這只是個假設(shè),會當真,這樣的問題,給孩子帶來的恐懼是巨大的,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也是無法彌補的。兩個最親近的人,做一個抉擇,無論怎么看,這種選擇都是殘忍的,所以,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好奇心,去問孩子這種問題,即使很想問,也要等孩子長大以后,有分辨能力的時候再問!
2.將心中的不快沖著孩子發(fā)泄
父母也是人,也會有不開心、受委屈的時候,但千萬不要把這些不良情緒發(fā)泄到孩子的身上。有的父母在工作的時候不順心,回家以后也對孩子板著一張臉,或者看到孩子做了什么他不滿意的事時就呵責他,這樣孩子會感到很沒有安全感,所以,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,即使沒控制住,也要像孩子說明原因,獲得孩子的理解。這樣也可以讓孩子學會體諒他人、學會換位思考。
3.打罵是最極端的教育方式
有的父母性子比較急,一旦孩子做錯什么事情,為了不讓孩子再次犯錯,就打罵孩子,為了讓孩子記住教訓(xùn),不再犯錯,但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。家庭暴力的負面影響遠不止一點點,孩子在這種家庭氛圍下容易消極自卑、沒有安全感、膽小、叛逆、甚至在孩子長大以后也容易變得有暴力傾向。父母本意是好的,但卻帶來了那么多的不良后果。所以,父母們停止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吧,多溝通交流、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包容孩子,讓孩子在溫和的教育方式下成長吧!
在孩子傷心的時候,寬慰孩子;在孩子成功的時候,分享喜悅;在孩子失敗時,給予鼓勵;在孩子沮喪難過時,支持、體諒孩子。我認為,這就是所謂的安全感,安全感沒那么復(fù)雜,安全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,所以,父母多換位思考,替孩子多想想,這樣孩子就能在一個有安全感的氛圍中快樂成長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