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孕婦有先兆流產(chǎn),需要在中醫(yī)辨證施治的前提下,注意選用療效確實的安胎中藥,效果較好。以下列舉的中藥安胎功效比較好。
紫蘇:性微溫,味甘、辛,具有解表發(fā)汗、寬胸利膈、順氣安胎之功。適用于妊娠期風寒感冒及脾胃氣滯所致的胎動不安、胸脅脹滿、惡心嘔吐等癥,常與陳皮、砂仁等配伍。臨床觀察發(fā)現(xiàn),蘇梗安胎效果優(yōu)于蘇葉。
黃芩:性寒,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涼血止血、除熱安胎之功,適用于懷胎蘊熱之胎動不安,常與白術(shù)、當歸等配伍。也可治療妊娠期濕熱瀉痢、黃疸及肺熱咳嗽、高熱、熱毒熾盛之出血、瘡瘍腫毒等。
桑寄生:性平,味甘,有祛風濕、益肝腎、強筋骨、固沖任、安胎之功,多用于肝腎精血虧虛之胎動不安、胎漏下血,常與阿膠、川續(xù)斷、菟絲子等同用。
砂仁:性溫,味辛,能化濕行氣、溫中止嘔、止瀉、安胎。適用于妊娠初期胃氣上逆所致之胸悶嘔吐、胎動不安等,常炒熟研末單用或配蘇葉、藿香、黃芩、白術(shù)、當歸等一同使用。
艾葉:性溫,味苦、辛,有溫經(jīng)止血、散寒調(diào)經(jīng)、安胎之功,適用于下元虛寒或寒客胞宮所致的胎漏下血、胎動不安,常與香附、當歸、小茴香、川續(xù)斷、桑寄生等同用。
白術(shù):性溫,味甘,具有補氣健脾、燥濕利水、和中安胎之功。適用于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,可配陳皮、茯苓、黨參、生姜等使用。還廣泛用于懷胎蘊熱(配黃芩、梔子、白芍等)及血虛(配當歸、白芍、生地等)、腎虛(配桑寄生、續(xù)斷、山藥、山萸肉等)所致的胎動不安。
菟絲子:性溫,味甘,能補腎益精、養(yǎng)肝明目、固元安胎,用于肝腎不足之胎動不安,常與續(xù)斷、桑寄生、阿膠等配伍適用。還可用于腎虛之腰痛、消渴、尿頻帶下,肝腎不足之眼目昏暗、視力減退及脾腎虛瀉等。
杜仲:性溫,味甘,具補肝腎、強筋骨、安胎之功,適用于肝腎虧虛、下元虛冷之胎動不安、妊娠下血、習慣性流產(chǎn)等,可配續(xù)斷(共研末)、棗肉為丸服,或配續(xù)斷、菟絲子、阿膠等煎服。
續(xù)斷:性微溫,味苦、辛,可補肝腎、續(xù)筋骨、通血脈、安胎,適用于肝腎虛弱、沖任失調(diào)之胎動欲墜,配伍桑寄生、菟絲子、阿膠。
阿膠:性平,味甘,有補血止血、滋陰潤燥、安胎之功,適用于沖任不固或陰血虧虛之胎動不安、崩漏下血,可配生地黃、艾葉等,還用于治療婦女月經(jīng)過多、產(chǎn)后便秘等。
竹茹:性微寒,味甘,有清熱化痰、除煩止嘔、安胎之功,用于懷胎蘊熱之胎動不安,可單用,也可與黃芩、苧麻根等同用。
苧麻根:性寒,味甘,具有清熱涼血、解毒安胎之功,適用于熱毒熾盛之胎動不安、胎漏下血,可單用,也可與阿膠、黃芩、當歸等同用。
石菖蒲:性溫,味辛、苦,有開竅寧神、化濕和胃、安胎之功,適用于濕濁中阻之胎動不安,對緩解胸悶腹脹、嘔吐等癥狀有良效,常與砂仁、蒼術(shù)、厚樸等配伍。
葡萄:性味甘、酸、平,入脾、肺、腎經(jīng),有補氣血、益肝腎、強筋骨、生津液、止煩渴、利小便之功。
檸檬:性味酸、平,入脾、胃、腎經(jīng),有生津止渴、安胎祛暑之功,對孕婦中暑胎動不安甚效。
雞肝:性味甘、苦、溫、入肝、腎經(jīng),有補肝養(yǎng)血、溫腎益氣之功,對妊娠后氣血不足、胎動不安有效。
鯉魚:性味甘、平,入脾、胃、腎經(jīng),有補益脾胃、利水消腫、養(yǎng)血通乳之功,與苧麻根同用,安胎效果甚佳。